流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以下簡稱實驗室)依托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建設。實驗室于2011年12月獲湖北省科技廳批復,2014年9月通過建設期驗收。
實驗室圍繞湖北省及長江流域水利發展的科技需求,致力于流域水循環與水旱災害、水資源綜合管理與配置、水生態修復與水環境治理、
水工程生態影響、水土保持與流域生態恢復、水利信息化與環境遙感等領域的研究,為湖北省及長江流域水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研究方向與人才隊伍 : 結合國家需求、湖北省水利建設與長江科學院學科發展情況,實驗室設置了流域水循環規律與水旱災害、流域水資源綜合管理與優化配置、流域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
水工生態影響與生態水工、水利信息化與環境遙感等5個研究方向。經過近3年的建設和發展,實驗室已形成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以中青年博士為主體的人才隊伍,實驗室固定研究人員70余人,博士化率達到80%,基本形成了一支精英薈萃、
實力雄厚、專業齊全、學科交叉、結構合理、凝聚力強、交叉協作、能打硬仗的科研隊伍。
科研平臺: 近年來,通過儀器設備修繕購置項目和重點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的大力投入,實驗室引進了國內外多套先進的儀器設備,已建成設備齊全的水資源優化配置仿真平臺、水土流失實驗系統、水環境實驗室、水生態實驗室和數字模擬實驗室。現有的儀器設備包括水資源系統仿真類、水質分析類、水生態分析類、微生物分析類、水文及河道測量類等。除了硬件設施外,還引進了多項水資源、水環境數值模擬軟件,已擁有MIKE系列、EFDC、SWAT、WASP、Modflow等水資源、水環境數值模擬軟件。實驗室已具備了湖北省內、乃至于全國范圍內的先進儀器設備。儀器設備被有效用于多項國家、省部級重點項目的研究工作;同時, 這些儀器設備用于長江流域野外觀測實驗,使實驗室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數據資料,為提高實驗室科研水平和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業績成果 : 實驗室籌建以來,圍繞湖北省、長江流域水利發展的科技需求,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軟科學、水利部公益向行業專項等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130余項,總經費達7500余萬元;獲得18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獲得專利16項,發表論文18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60余篇),出版專著8本。在流域水循環分布式模擬、水旱災害評估和預報、水資源綜合管理、梯級水庫聯合優化調度、河流健康評價、污染水體生態修復、水土流失與面源污染防控、數字流域與仿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水平在國內處于先進或領先水平。